外贸:稳中求变(一)
 
中国进出口总额123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77%,其中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进口5675.7亿美元,增长30.5%;贸易顺差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2.1亿美元,同比下降11.8%。源于次贷危机的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出口增速放缓符合近期宏观调控预期,但如何在保证出口增速平稳的情况下,实现外贸出口结构的升级则将成为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符合调控预期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说:“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速21.9%,但这只是名义数字。剔除通货膨胀和其他一些因素,实际数字可能只有10%左右,这个下滑还是很明显的。”
     对此,商务部的一位官员公开表示,这正是调控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不过,政府也要尽力避免出口回落持续扩大趋势,他们认为15%以上的增速比较合适。
    出口的拉动主要是依靠国际需求和中国与国际的比价,前几年我国出口增速一直在高位上运行则是因为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以及国家推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但是,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需求下降;去年开始的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实施和出口退税的调整又加大了企业成本。因此,商务部表示,上半年的出口情况尚属调控预期之内。
    符合预期的一层意思是出口数据符合产业调整的趋势。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5.4%,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24.8%,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2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1.8%。
    符合预期的另一层意思是那些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呈现放缓迹象。今年上半年,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产品出口增长都开始回落;同样,粗钢出口增长9.6%,增速回落了9.6个百分点;10种有色金属出口增长13.4%,增速回落了10.7个百分点;水泥出口增长8.7%,增速回落了7.3个百分点。
    上述产品出口增速的回落符合调控预期的结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落来讲,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一方面花高价把一船船的矿石和原油从拉美或澳大利亚拉回来,一方面又以低价将一船船的衬衣、鞋子和日用品出口到欧美。高进低出,使我国经济一度陷入令人痛心的“利润黑洞”。有评论指出,中国出口高增长付出了三种代价:一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二是打工人员的廉价劳动力,三是赖以生存的环境。这种粗放型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式,难以长期维持。近年来,我国原煤和电等能源消耗的增幅明显高于GDP增速,消耗弹性系数呈不断扩大趋势。按照我国GDP的年增长速度和目前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增长速度推算,我国未来对原煤、原油、电的消耗量基本上每5年增加一倍。这么高的能源消费,不仅资源不可能满足,中国环境也不可能承受。
      调控势在必然。而且,正如中国制造网副总裁许剑锋所言,外贸出口行业优胜劣汰现象加剧,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些不具竞争实力的中小企业倒闭,出口单价逐渐上升,未必是坏事。
出口面临现实困难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逾50种机电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80%以上,轻工产品占60%-70%,纺织产品占30%,需求弹性小,上升空间不大。
      与此同时,当前出口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事实上,多种不利因素正在叠加。从内部看,主要受“三率两价”影响。
      “三率”:一是退税率。目前综合退税率已降至10%左右,退税调整对出口影响明显。据山东相关部门测算,今年该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减少的退税收入相当于年内实际退税的约20%。二是汇率。据机电进出口商会调查,人民币升值导致生产“白家电”为主的企业处于盈亏临界点,生产“黑家电”为主的企业利润降低20%-30%。为减少升值造成的损失,企业被迫转向接短单,甚至不敢签合同。三是利率。货币政策从紧,利率上调,企业获贷款更难,资金缺口加大。浙江省反映,因收缩银根等,外汇贷款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两价”即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涨幅多在20%以上,国际海运费也涨了30%以上,加之环保成本提高,企业成本迅速上升。《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普遍涨了5%-10%,劳动密集型企业尤甚。
      从外部讲,美国次贷危机仍在蔓延,美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全球经贸变数增加,外贸环境趋紧。今年前两月对美出口仅增0.4%,对欧出口仅增1.2%,对美欧出口下滑带动2月份整体出口增速回落逾12个百分点,对日出口订单亦减少。
      订单转移也开始出现,东莞某知名公司在广东和越南均设有工厂,现已将40%订单转至政策更优、成本更低的越南,中国员工数量裁减了1/3。一些出口大省如广东、江苏等出口增速远低于去年同期,纺织服装、箱包、鞋类、玩具、陶瓷、塑料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全面下跌,若继续滑坡可能波及就业问题。

新闻来源:网络报道 新闻日期:2009/3/4 责任编辑:夏 阅读次数:1397 次